你可曾在蒲汇塘里“汏冷水浴”?那景象可太欢乐了丨闵行情

总有那么几条河,

因其“水脉合着史脉”,

观尽沿河的沧桑变迁,


(资料图)

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,

遂而成为一个地域的标志。

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。

“发现闵行之美”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四季,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《蒲汇塘》。今天,你将听到的是《上塘房和下塘房》节选。一起跟着声音,看看作者外婆家下塘房留在其心中的美好回忆……

点击收听朗读

蒲汇塘戏水 梁砾元绘图

生在蒲汇塘两侧的小囡,从小熟悉水性,个个都是游泳好手。七宝人称河里游泳叫做“汏冷水浴”,兼有洗澡、游泳之意。大伏里,不同年龄的人群前仆后继,从驳岸、石桥、船头纵跳入水。一排泳道霸占了河面之宽,却苦了撑篙的船夫,仿佛误入了游泳池,手中的竹篙在空中乱舞,唯恐伤了“浪里白条”。船尾的娘子既要摇橹,又得扳舵,尽管一双宽大的脚板十趾展开,仍稳不住“阵脚”,活像鲜鱼在船舱上翻跳。岸上观者惊慌不已,家长们不停地呼唤自家小囡的小名,欢笑的巨浪淹没了孤单的喊叫,整个蒲汇塘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。

20世纪80年代蒲汇塘北西街下塘沿河民居(冯念康摄)

在外婆家下塘房子的每个临河窗口皆能欣赏到:宽阔的河流上舟楫如梭,禽鸟在云影水光中飞翔觅食。岸边的树枝在微风的吹拂下,弯腰点拂在清澈的水面上,泛起一圈圈涟漪。

每当夜幕降临,天色渐渐黯淡,天上的星星和河畔灯火却越来越亮,同在河中闪耀相映。停泊码头的船只早已落帆盖仓,显露了疲劳后的无力。摇晃的船身不时激起阵阵微波,发出轻松的节拍,折射宁静中的生息。突然驶过的机船“噼啪”的噪声响彻古镇上空,吵醒了酣然入梦的人们。折腾过后行舟远离,渐渐地恢复了此前的平静。

20世纪90年代的北西街下塘房(冯念康摄)

到了1972年底,为疏浚蒲汇塘,拆了外婆家的下塘房子。时隔五年后,又得改造横沥港,老宅的上塘房子首当其冲,处于规划治理的中心。就此,外婆家的整个宅院从蒲汇塘畔消失得无影无踪,仅留下美好的回忆。如今,我早有了儿孙,但依然居住在蒲汇塘的水系旁,颐养天年。

日前,区政协办公室、区教育局、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“发现闵行之美”系列丛书诵读活动,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、善读书、懂历史、爱家乡,合力推动“闵行情”读书活动落到实处。

第四季,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《蒲汇塘》。

蒲汇塘位于上海市的西南方向,跨松江、闵行、徐汇三区的部分地区,不算长,不到20公里,但它却是上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河流。蒲汇塘的中端在闵行区的七宝镇。在这个千年古镇上,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拱桥——蒲汇塘桥,是明正德十三年(1518),由当地人徐寿、张勋筹资建成,距今整整500年。曾备受战火洗礼,几经重修,屹立不倒。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如今,蒲汇塘桥上每天人流攒动,摩肩接踵,桥下静静流淌着的便是千年之河蒲汇塘。站在桥上,望西,是松江的九亭镇,泗泾镇。望东,则是闵行区的虹桥镇、徐汇的田林、漕河泾街道。细细探究,这里水脉相通、文脉相连、人脉相亲,有着农耕文明时代的足迹,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,同时这里也有着近现代社会发展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痕,是从闭塞乡村走向文明城市的希望之河,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去路,海派文化熠熠生辉。

可以说,蒲汇塘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是人文荟萃之地。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正因为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,从而变得卓尔不凡起来,让潺潺流水声也如此清灵。

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,蒲汇塘还散发着“红色文化”的光芒。解放战争期间,国民党军队在蒲汇塘沿岸构筑了绵延数十里的碉堡阵地,在攻克过程中,许多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,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。所以蒲汇塘是值得后人为她树碑立传的。

8月起,第四季正式开启,每个工作日的21:30,我们不听不睡!

一起聆听闵行声音,发现闵行之美……

作者:梅国华

朗读:文来初中 九(6)班 陈音琪

编辑:汤婧娴

文字内容:明镜文化
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

特别提醒:

如果您不想错过“今日闵行”,记得“星标”,并多点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这样,每天新文章推送,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:)

(点击图片查看)

原标题:《你可曾在蒲汇塘里“汏冷水浴”?那景象可太欢乐了丨闵行情》

关键词: